无论你身在哪里,因为你,我们不离不弃
想象中的共同体:艺术史叙事中的民族性
艺术史研究中,民族问题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
《Frozen2》中沒有説的事
書頁可以篡改,人民不會忘記。
权力的哀悼与野心:豪斯登堡宫里的荷兰皇家故事(3)
之前两期讲述了奥兰治家族历史,本期豪斯登堡宫终于登场。
但丁 – 神曲
作者通过描述自己梦中幻游地狱、炼狱和天堂的经历,揭露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弊端和丑恶,特别是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,并表达了对于人生的感悟,对于意大利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,以及追求真理、追求“至善”的信心。
雅各·布克哈特 –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:一本嘗試之作
對故鄉痴心頌讚之餘, 另有一種本質完全不同、但任重道遠的國民義務: 就是將自己培養成有見識的人, 以追求真理與親近熱愛文化爲人生第一要務。
C.S.路易斯 – 被弃的意象: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文学入门
《被弃的意象》不只是一部通识类的学术著作,更是一部智慧之书,它记载了西方人在两千年的时间里构想和谐的世界秩序、为自己的灵魂寻找精神依归的历程,也蕴含了作者关于宇宙、文学、人生、时代、思维方式的洞见和领悟。
查建英 – 八十年代訪談錄
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、脆弱却颇具特质、令人心动的年代。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,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,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,也评论分析现在,并且眺望臆想未来。
J.B.格里德 – 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:中国革命中的自由主义
在一个被毫无节制的和残忍的一次次革命震撼的世界中,温和、容忍、思想自由、个人自由,以及法律和理性的准则等等这些理想的命运到底是什么呢?!
新冠疫情诗歌四首
有的人死了,变成一个数字 有的人死了,变成一次清场
保罗·策兰 – 死亡赋格
清晨的黑牛奶我们傍晚喝 我们中午早上喝我们夜里喝 我们喝呀喝
下北泽三院往事
祈求民主与自由 万世都不朽 我愿荣光归中国
与死神共舞:瘟疫影响之下的欧洲艺术
《死亡的胜利》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, 1562
教皇的祈祷:瘟疫、圣像与神迹
教皇在为全球人民祈福的时候,慎重地选择了在抗击瘟疫方面最有神力的两尊圣像。当然,对于无神论者来说,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;然而,宗教信仰这件事,在如今这个荒谬的时代,也许并不是最荒谬的事情。
阿尔贝·加缪 – 鼠疫
编写的初衷是不做遇事讳莫如深的人;是提供对鼠疫受害者有利的证词,使后世至少能记住那些人身受的暴行和不公正待遇;是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,在灾难中能学到什么,人的内心里值得赞赏的东西总归比应该唾弃的东西多。
若泽·萨拉马戈 – 失明症漫记
应该承认,读这本书是需要一点勇气的,仅有勇气还不够,还要有坚强的神经;而这里所讲的“勇气”与“神经”,又全都是在一个平常到几乎可笑的意义上而言的,这就是:还好,我没有失明,至少眼下还没有失明。
理查德•普雷斯顿 – 血疫:埃博拉的故事
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。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。地球的免疫系统察觉了人类的活动,开始发挥作用。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。说不定艾滋病只是大自然的清除过程的第一步。
福柯 – 规训与惩罚:监狱的诞生
民众是如何被造就得能够接受惩罚权力,更简单地说,民众是如何被造就得能够容忍被惩罚?
劉紹華 – 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:後帝國實驗下的疾病隱喻與防疫歷史
作者自言,原本「沒有寫歷史的志願」,但因眼見受訪的高齡麻風醫生逐漸凋零,而決心為這群恐被歷史遺忘的人振筆。她以數十位不同世代麻風醫生的集體生命史,來編織貫穿全書論述,人類學家當行本色展現無遺,並輔以豐富的歷史情懷與材料,為我們揭開那個至今仍壓在當代中國歷史底層的動盪時代,打開我們的情感通道,感受那一個個人、一個個不可被時代化約的曲折人生。
贝尔托·布莱希特 – 那些把肉从桌上拿走的人
那些吃饱喝够的人,向饥饿者描绘将来的美好时代。